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及不恰当的防治,往往会引起叶片出现病斑甚至脱落、茎叶枯黄、植株萎蔫,或叶片残缺、生长不良, 导致苜蓿产草量下降、品质变劣、利用年限缩短,造成很大损失。
褐斑病和叶斑病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第 1、 2 茬刈割和秋季再生的时候。 苜蓿的生长状况和品种的抗病性决定了该病害对苜蓿的影响程度。感病叶片出现黑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光滑或呈细齿状,直径 0.5 -2 毫米,相互独立 ( 图 1) 。感病叶片很快变黄、脱落,苜蓿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感染的地块应提前刈割。大多数苜蓿品种对这种病有一定的抗性。
图1 褐斑病状病斑不汇合
叶斑病一般发生在南方,尤其是对春季、秋季或冬季再生出来的幼叶产生危害。凉爽、多雨的天气过后,通常容易出现叶斑病。感染初期出现黑色小点病斑,直径逐渐扩大到 75px左右,叶斑中心呈现淡棕色或者褐色,边缘经常呈现黄色和枯黄色(图2 )。叶斑病病斑一般可继续扩大,相互汇合,导致叶片枯死,使苜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目前尚没有对该病有抗性的苜蓿品种。
图2 叶班病状 病斑互相汇合
镰刀菌枯萎病
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导致苜蓿田渐渐稀疏。紫花苜蓿种子感病初期,植株表现萎蔫,但一夜过后仿佛又恢复了。随着病害加重,叶片变黄接着脱色,植株的一侧往往呈微红。几个月之后,整株死亡。镰刀菌枯萎病症状与细菌性枯萎病相似,但患该病的植株不会停止生长。鉴别镰刀菌枯萎病时,斜切主根,切面的外缘起初呈现红棕色或者砖红色的条纹,随着病害加重,整个根系变色坏死(图 3)。施用优质化肥、防治豌豆蚜虫及马铃薯叶蝉可以有效减少镰刀菌枯萎病病害的影响,现在的多数苜蓿品种对镰孢菌枯萎病有抗性。
图3 随着病害加深 主根斜切面边缘颜色逐渐加深
菌核病
苜蓿根颈和茎秆菌核病对苜蓿幼苗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夏末播种的苜蓿地。 感染菌核病后首先出现的特征是秋季幼苗的叶片和茎上出现棕色的小斑点。早春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根颈和茎基部软化、脱色、腐烂。随着感病部位死亡,白色、蓬松的菌丝体开始大量生长,形成黑色的硬菌核(图4 )。这些菌核覆盖在茎上面或者埋藏在地下。春天如果低温潮湿的天气持续,病害会继续扩散,造成植株迅速减少。春播能减少该种病害的发生,翻耕将菌核埋到地里能减少对其它植株的感染。
图4 苜蓿菌核病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采用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合理轮作、种子消毒、田间管理、适时刈割等农业技术措施及科学施药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田野风-国内专注生态园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