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即是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破坏的基本形式矿山生态破坏集中表现为采矿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植被主要为次生灌木和草本植物。破坏形式主要有露天采矿和矿山公路建设及废弃渣堆两种形式,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位移,是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其特点如下:
露天采矿:水泥灰岩矿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范围为山坡斜坡地带,多数遗留有高达25~120m的采掘面,矿区开采剥离山体。开采矿山形成的采掘面陡立,基岩裸露,对原有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矿山公路建设及废弃渣堆:此类矿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碾压、占用、覆盖地表,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其中道路修建铲除沿线植被,碾压地表致使地表硬化。废弃矿渣无序堆放后对原有植被压覆,使覆盖区呈常年性灰白色裸露矿渣或基岩。
既然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大,那么,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治理方法?
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
一、生态修复方法
这里主要是指运用植被恢复办法来改造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系统环境。恢复植被有两种方式,即直接植被和覆土植被,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废弃地的物理条件、营养条件、土壤毒性以及物种的适应性。
直接植被恢复应该是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方法,但绝大多数矿山由于处于演替过程的裸地阶段,对植物生长有利的土壤动物如蚯蚓、线虫、蚂蚁等因为没有植物根系及植物残余物而消失,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因此大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恢复工作的进行,它们才逐渐得到恢复(10-20年),这些都会影响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因而覆土植被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见生态修复方法,更易被大多数矿山企业采纳。土壤覆盖厚度过高成本太大,太薄又起不到作用。
二、不同地形治理方法
据研究,矿山开采造成很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大体可分为60°以下的缓坡;60°-80°的陡坡面;80°以上的直立坡面地形;平台边缘,坡脚根部等等,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
1、80°以下的缓坡采用客土喷播和码放植生袋的方法。
(1)客土喷播
客土喷播技术是以我公司培育的生物菌群为生存依托,采用植物纤维、植物合成胶凝剂、矿石钙化物为基础材料,添加有机质、氮磷营养剂、生物菌群、生物制剂和特殊植物种子。经专用喷播机械搅拌与水混合直接喷播在坡面,草种生根发芽成长覆盖坡面,使得治理坡面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2)码放植生袋
码放植生袋适用于(1)1:1~1:4 的矿区开采坡面及废弃土石堆积坡面,并常用于陡直坡脚的拦挡和植被恢复。(2)对于较陡的坡面,坡长于大 10m 时,应进行分级处理。(3)适用于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的坡面。(4)适用于需要快速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坡面。
此处的植生袋可采用40*25的矩形植生袋,袋内装入草籽、灌木、有机肥、土、我公司专门研发的生物制剂等,混合均匀。人工可以搬运至治理区,然后进行码放。固定时可用锚钉结合铁丝网固定。
码放植生袋施工工艺为:植生袋坡底基础层施工——码放植生袋——加固——养护。
2、80°以上边坡采用打植生孔、码放植生袋的方式进行治理
(1)植生孔治理
具体实施流程:危岩清理——打穴——栽植——浇水养护——现场清理——后期养护管理。
打孔之前,对作业区域进行排险。先在岩壁上用打锚杆,锚杆可采用无缝钢管,然后在锚杆上固定跳板,为打植生孔做好准备工作。
利用特种加工的钻机在坡面上进行钻孔打穴,孔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打穴直径为15cm,打穴深度控制在60cm-100cm范围,按照梅花形布置,孔穴间排距布置如图10所示。打穴时应自上而下,并尽量避免对孔穴周围环境的扰动破坏。打完空穴后将树苗和草种栽入植生孔内,可选择垂藤类的树种,达到预期的复绿效果。
(2)放置植生袋
在坡度陡,并且岩石较为松散的地方采用植生袋码放技术进行治理,达到后期的复绿效果。
此处的治理区域一般坡度较陡,山路不通畅,植生袋可选用长条形,轻而便捷,便于人工搬运。袋内装入草籽、灌木、有机肥、土、我公司研发的生物制剂等,混合均匀。人工可以搬运至治理区,然后进行码放。固定时可用锚钉结合铁丝网固定。
3、平台、坡脚、坡底治理
坡脚、道路及平台移植侧柏等乔木,坡底移植爬山虎等多年生大藤本植物和紫穗槐等灌木,坡顶移植垂藤类植物自坡顶至坡底下垂。通过综合治理手段,达到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各类植物相结合,错落有致,增大覆绿面积的生态修复效果。
三、养护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完成后,后期的养护也非常重要,一般采用喷灌养护与人工养护相协调的方式。主管道沿着坡面轮廓边缘进行布置,支管顺着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布置,使得治理区域养护全覆盖。
以上就是矿山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了,如需了解更多,请致电咨询广东田野风。